工作动态

Work trend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资讯 > 工作动态

明年1月生效的RCEP有望加速区域经济复苏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借机迎来新机遇

2021-12-09 10:31:38 国际商报
摘要:长期来看,RCEP为湖北省打造国际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在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个已核准的国家正式生效,将为地区经济复苏提供新的动力。湖北省重点打造的万亿级产业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借着RCEP的东风迎来重大机遇。

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爆发式增长

当前,新能源汽车国际需求驶入快车道。前三季度,湖北省整车出口约32亿元,较去年全年高出1倍,主要增长动力就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9.3亿元,排名全国第五,同比增长220倍。

发展态势良好的同时,湖北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三:一是市场主体单一,易捷特出口18.7亿元,占比高达97%;二是出口市场相对单一,九成以上销往欧洲;三是自主品牌出口量少,东风系自主品牌出口仍处于开展市场认证、拓展销售网络的初级阶段。

RCEP长期机遇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长期来看,RCEP为湖北省打造国际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产业链分布上,纯电汽车上游主要是资源、材料,中游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核心部件和其他零部件构成,下游是整车制造,后端是电池回收、充换电配套。动力系统占车辆总成本50%,其中动力电池、电控和电机分别约占车辆总成本38%、6.5%和5.5%,而动力电池中正极材料(如三元锂、磷酸铁锂)、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分别约占电池成本的50%、10%、20%和10%,仅正极材料成本就占车辆总成本近20%。可见,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中之重,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重中之重。

从产业基础上,湖北已初步形成打造国际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条,荆门在动力电池产业的布局相对完备,宜昌在上游材料、武汉在整车和“三电”领域打造的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放大,上中下游产业链环节“绑定”联系将更加紧密,湖北可充分利用在产业完备、磷化工产业集聚互补上的特有优势,瞄准上游资源、中游动力电池、下游整车等经济外向度较高、进出口规模较大的产业环节,抢抓RCEP机遇,积极打造国际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磷资源或成合作核心话语权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是当前两种主流动力电池技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92.0亿瓦时,同比增长169%,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各占比51.2%和48.7%。

我国占全球锂矿消费量近一半,进口依赖度约70%,其中约一半来自于澳大利亚。目前,宁德时代、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主要锂电池头部企业已在湖北投资,湖北省打造锂资源进口中心的市场主体已初具规模。

镍在三元锂电池的作用在于增加材料的体积能量密度,占正极材料的比例已从30%提高到80%左右,使用比例不断提高。拥有全球最大储、产量的印尼正在开展RCEP核准程序,格林美已抢先在印尼投资镍资源,项目为年产5万吨镍金属产能。

从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看,磷酸铁锂电池正在成为市场主流。据测算,生产1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消耗2吨磷矿,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的磷矿需求量将超过400万吨。湖北磷矿资源储量达63.4亿吨,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宜昌、荆门等地。磷矿资源和磷化工产业将是宜昌、荆门等磷产业聚集地与锂电龙头企业合作的核心话语权,可利用磷产业优势加大锂资源进口,以生产磷酸铁锂等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促进上游资源、材料、电池生产等产业链环节集聚发展,打造动力电池产业与出口中心。

大量市场空白亟待抢占

站在RCEP风口上,湖北还有大量的空白市场可以进军。

整车领域,2020年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仅3.1万辆,仅为同期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2.3%,可见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空白之大。我国和湖北企业正面临较好的市场良机。

动力电池领域,目前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越南等部分RCEP成员在关税减让上对自中国进口的动力电池采取了零税率的鼓励政策,海外市场对于我国动力电池的需求必将加大。荆门亿纬锂能项目自2020年开始少量出口,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大幅增至近2亿元,主要出口欧洲、美国,已进入奔驰、现代起亚、宝马等主流车企的动力电池供应链体系。随着其荆门项目投产,预计将带动湖北省动力电池出口规模持续放大。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10-67801068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