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援建的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
10月1日,长江泰州段,宽阔的江面风平浪静。
沿着钢栈桥步行至江心,但见50多米宽的大沉井“浮”出水面,主桥墩已“长”高至25米。“桥墩水下结构顺利完工,向新中国72周年华诞献礼。”中交二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由瑞凯高兴地说。
在鄂央企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二航局)正在建造的常泰长江大桥,又是一座“世界级”——主跨1176米,目前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
与新中国“同岁”的二航局,已建造了20多座世界级大桥。
从一支抢修码头的工程队起步,历经72年风雨,二航局已壮大为资产超千亿的大型央企,成为中国建桥“梦之队”的主力之一。
工程队跻身“梦之队”
1950年元月,南京浦口码头冰雪交加。寒风呼啸中,6处坍塌、破裂的码头令人揪心。
为尽快恢复南京的水运交通,接到交通部命令,一支新组建的工程队从天津急速南下,抢修码头。钢钎凿冰层,推车运材料,靠着人拉肩扛,工程队硬是在7个月后让码头焕然一新。
这支专业的筑港工程队,就是二航局的前身。1952年,二航局从南京迁至武汉。
上世纪80年代末,港口工程减少,但随着中国发展和现代化交通路网的编织,大江大湖上兴起“建桥热”。
敏锐的二航局抓住机遇,向桥梁领域转型。
1991年,黄石长江大桥上马,二航局中标4个深水主桥墩,成为其进军桥梁市场的“敲门砖”。之后,二航局以座座桥梁精品,擦亮着“中国桥”这张中国新名片——
在大湾区,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成为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在江苏,1092米主跨的五峰山长江大桥成为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主跨达到1760米,成为国内跨度最大的悬索桥;在山东,济南凤凰黄河大桥成为世界最大跨度三塔自锚式悬索桥。
实力,写在大地上。如今,二航局已承建300多座跨江、跨海、跨高山峡谷特大桥,成为中国建桥“梦之队”的主力成员之一——
世界已建成的十大跨海大桥、十大斜拉桥、十大悬索桥、十大拱桥、十大高桥中,“二航局造”分别占5座、4座、5座、2座、2座;在国内,一半以上千米级大桥均出自二航人之手。
原创技术打破“不可能”
一支工程队成长为建桥翘楚,自有其秘诀——科技创新。
1988年,二航局提出“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并将其作为企业精神和开拓市场的利器。
苏通长江大桥,世界上首座跨径超千米的斜拉桥。建设之初,西方同行质疑:中国人有建造千米级斜拉桥的实力吗?
“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80岁的二航局专家顾问沈体仁回忆,在“豆腐上插筷子”,从塔顶到塔底的垂直度误差不能超过10厘米,相当于把千枚硬币摞起来……为此攻克4项世界级技术难题。2008年,苏通长江大桥顺利通车。
攻克“卡脖子”难题,关键在核心技术。
2002年,二航局组建了桥隧实验室。19年来,这里平均每年产生70余项成果,20次斩获国际桥梁大会(IBC)大奖和“菲迪克”工程项目奖。
港珠澳大桥建设举世瞩目,二航局承担其核心部件——超级沉管预制。对此,外国有专家宣称“中国人不可能完成”。
依靠自主创新,二航人创造性提出“整体预制式主动止水最终接头”方案,打造最精密“接头”,6000吨沉管接头嵌入伶仃洋底,沉管隧道滴水不漏。
不仅如此,二航局打造的建桥重器,也让世界惊讶。
深中通道建设中,一体化造塔机大显身手;常泰长江大桥工地上,智能机器人在24层楼高的巨大沉井“埋头苦干”……
中国建桥技术走向世界
从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再到自主创新,领跑世界,包括二航局在内的中国建桥军团一路见证、一路拼搏,一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
而当中国阔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央之时,二航局和众多中国建设者合力,以“基建狂魔”演绎着中国力量。
中国建桥技术,开始走向世界。
马尔代夫,碧海蓝天、风光旖旎。然而,交通不便。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中马两国便找到了合作项目——修建连接首都马累、机场岛和胡鲁马累岛之间的跨海大桥。
很快,三大技术难题凸显——远洋深海珊瑚礁地质、深水长周期波和高温盐腐。
二航局再一次创造奇迹:
抗腐蚀——自主研发低粘度超高性能混凝土(LV-UHPC)材料;战风浪——研发数据模型,在不到200个小时的“窗口期”内见缝插针,让大桥在珊瑚礁上站稳脚跟。
2018年8月30日,中马友谊大桥建成通车,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精彩之笔。据悉,迄今二航局已累计建设海外工程100项,海外业务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
72年风雨兼程,从长江走向世界,与共和国“同岁”的二航局,依然奋战在国内外工地上,书写“中国跨度”,让“中国桥”闪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