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一柜难求”“一舱难订”,已成为外贸企业面临进出口的共性难题。9月29日,省商务厅在汉召开全省国际铁海联运新通道推介暨货代货主对接会,推介近期拟开通的武汉-宁波、武汉-海参崴(东方港)至欧洲、武汉-钦州3条铁海联运国际物流新通道,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物流选择。
当大运量遇上运力紧张
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国际物流通道
今年1月-8月,全省外贸进出口3335.7亿元,同比增长3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进出口需求旺盛的背后,外贸企业却普遍遭遇“订舱难”“价格贵”难题。
截至今年8月,反映全球主要航运市场走势的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较疫情前(2020年1月)上涨约3倍;上海出口至欧洲、美国(西海岸)的市场运价分别上涨5.6、3.4倍。同时,中欧班列线路紧张问题加剧,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等现有出境口岸拥堵严重,已有班列线路仅能满足我省外贸企业约三分之一的物流需求。
与沿海省市相比,我省地处腹地,国际物流通道较为单一,主要通道是经上海中转的江海联运线路。受制于没有直接出海口,中欧班列班次偏少,空运运量小等本地物流弱势,外贸企业容易受港口拥堵、舱源紧缺等因素影响,出口运输难度更大,运力紧张的问题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国际物流补充通道,在江海联运、铁路、空运之外,为外贸企业多一些物流选择,多线并举疏导国际物流压力。
这种形势下,铁海联运成为外贸企业较好的选择。
相较于传统的物流模式,铁海联运班列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即可完成全程运输,这意味着企业在本地火车站交付货物后,无需其他繁琐手续,其产品就可直达目的地。与公路运输相比,铁海联运在运输成本上降幅约达30%,在碳排放等指标上更是仅为公路的十分之一。
新通道普遍节省时间5-15天
缓解缺舱缺箱压港3大痛点
今年8月,武汉-厦门-泰国国际联运新通道正式开通运营。与“水运加海运”物流模式相比,这种“铁海联运”模式将把武汉商品出口至泰国的物流运输周期缩短至少半个月。
近年来,在铁路部门和港口企业的通力合作下,通过制定专属运输方案、安排空车调配计划、作业人员现场指导、提前落实配送运力等多种手段,铁海联运中的最后一公里等“痛点”被打通,逐渐变得“叫好又叫座”。
此次拟开通的3条国际新通道,在运输时间、效率、运力保障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可缓解目前“3大痛点”:缺舱、缺箱、压港。
物流时间短。武汉至宁波北仑港铁海联运时间比江海联运方式可节约5天-10天;武汉到钦州港中转至欧洲、东南亚的通道较传统方式可节约4天-17天;武汉由海参崴(东方港)到欧洲的线路在运输时效上也较海运方式有较大优势。“现阶段,武汉-上海驳船运输需要5天-7天,武汉-钦州铁路站到站运输仅需1.5天。由此,武汉-欧洲基本港,走铁海联运比江海联运模式缩短4天-5天;武汉-新加坡,则能短13天-17天。”武汉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国际班列部经理许诗朦介绍。
通关效率高。相关港口均具有完善的国际物流网络及较强的集疏运能力,并提供绿色通关服务。能有效缓解上海港及阿拉山口、二连浩特等中欧班列出境口岸拥堵而造成的通关不畅问题。“我们这次推介的线路,是在占用现有汉欧班列运力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多式联运模式开辟发往欧洲的全新物流线路,避开目前布列斯特港口等堵点。”上海俄铁集装箱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睿智说。
舱位及货源更有保障。“我们承诺,针对湖北省制造业、贸易型企业,第4季度提供铁海联运6000TEU预付仓位。”宁波港东南海铁物流有限公司湖北、河南片区副总经理程明在推介中说。俄铁、中远海运等企业在推介中也纷纷表示,为我省外贸企业国际物流运输制定了专属服务方案,承诺优先保障舱位及箱源。
新通道助力湖北
从“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转型
经济专家表示,依靠铁海、陆海联运,湖北这样不靠海、不沿边的腹地,降低了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资金成本和时空距离,走上了发展快车道,逐步实现从“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的转型升级。
下一步,省商务厅还将会同各地、各部门,出台专项政策,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做优做强“武汉-上海”江海联运国际物流主通道的基础上,推动新开通的国际物流通道持续稳定运营。同时,建立航运货代企业与外贸企业对接机制,鼓励货代根据重点外贸企业的物流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灵活化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助力湖北外贸高质量发展,为我省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