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为全面推进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涌动的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3日发布《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下称《方案》),目标到2025年底,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在83.5分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打造示范区进入全面实施建设阶段
根据《方案》,武汉市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产权保护“武汉经验”,辐射带动全省及国家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
根据《方案》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底,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在83.5分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年度版权登记数达到85000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知识产权保护生态显著优化,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办理周期压减10%以上,全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调解案件超过3500件;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显著增强,推动知识产权审判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不低于95%,全年平均结案时间压缩至100天以内。
今年的8—9月为打造示范区的动员部署阶段,武汉市将印发示范区建设方案,部署重点工作,明确责任分工;今年9月至2026年1月为实施建设阶段,武汉市将全面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任务;2026年1—2月为总结自查阶段,武汉市将总结梳理示范区建设情况,开展查漏补缺,系统凝练特色做法,做好验收准备工作。
《方案》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整体部署、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对外合作交流、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六大重点工程等7个大方面出发,制定了22项具体举措,分解出58项工作任务清单,规定了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落实长江中游省会城市群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等22项工作任务被认定为需要长期坚持。
根据《方案》,武汉市每年将研究部署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次以上,每年开展3次以上“订单式”打假专项行动,支持完善重大案件提前介入机制和疑难案件会商机制,实现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检察机关100%介入。
将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六大重点工程
在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方面,《方案》要求累计建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超过200家、商标品牌指导站45家、商业秘密服务站50家、版权服务中心2家。开展优势产业领域专利集中预审服务,到2025年底,武汉保护中心服务备案主体突破2400家,武汉快维中心服务备案主体增长量超过80%。设立10家市级知识产权科普驿站。推进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每年培训2000人次以上。
在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对外合作交流领域,武汉市将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依托光博会、华创会、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等重要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交流。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知识产权海外交流活动。
武汉市将实施原始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知识产权强企护链工程、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工程、知识产权汇智引领工程、武汉都市圈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程等知识产权保护六大重点工程。
《方案》要求聚焦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组建服务专班,为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主体等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积极对接省“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和市科技重大专项,加大快速预审、优先审查、集中审查等支持力度。支持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聚焦光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选取重点产业链,制定专利视角下的产业链创新发展提升方案。引导龙头企业实施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为拟上市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分析、问询辅导、纠纷应对等服务。深入推进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重点培育企业库,设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系点企业3000家、示范点企业200家。支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学院,鼓励在汉高校设立知识产权学院。全面落实《武汉城市圈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构建“一城引领、两廊融通、多地协同”的都市圈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