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资讯 > 行业资讯

中贸智库:海外园区未来发展新趋势(内含十大园区案例)

2022-06-02 17:38:52 中国贸易报

海外园区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是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有力抓手。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推动支持下,中国企业建设运营的海外园区发展呈现出数量大、类型多、覆盖地域广等特点,尤其是经过我国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确认考核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容纳了赴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之外,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推动海外园区高质量发展就是抓住了我国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02

本次报告针对22家代表性海外园区进行了专项调研,包含工业、商贸、物流、科技、农业等多个类型。调研结果显示,海外园区只有朝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前进,才能可持续发展。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海外园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经验的展示窗

二、海外园区将迎来大发展和大洗牌

三、助推海外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建议

四、海外园区发展案例

五、中企选择海外园区入驻的四大要点

六、专家视点


图片


简要情况如下:


图片


全文如下↓↓↓


01 海外园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经验的展示窗


  以建设园区的形式来实现经济发展,并不是中国首创,但中国却将这种方式发扬光大,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经验在全球的展示窗。纵观历史,中国城市的改革开放就是发端于深圳的蛇口工业园区,自此以后,各类经开区、高新区、科技园区、保税区等园区形式在全国开花结果,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国内生产总值为11%;进出口总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1.7%;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5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这意味着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园区是我国经济创新提升、稳外贸稳外资的“主阵地”。


这一切,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都看到眼里,他们试图通过模仿中国的改革开放模式来提振经济,邀请中国企业前去建设园区成为这些国家首脑访华时必不可少的议题。1994年,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访华时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他在看到这座中国园区强大的生命力后,对在其本国内建设园区兴趣盎然,并邀请天津开发区的开发企业泰达赴埃合作,传授中国经验建设园区。


最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不仅看到了我国园区经济发展的成果,也逐步认识到了建设园区的本质。


园区建设开发的过程是集群效应的体现,是拉动投资、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进程。当在一片荒地上开展修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就完成了第一次升值;园区建成后,企业入驻,这片土地就完成了第二次升值;园区入驻企业足够多时,商品房、商场、酒店、学校、文化演出场所开始聚集,这片土地就完成了第三次升值,一座城市的雏形也基本形成。因此,业内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产业激活一个园区,一批园区繁荣一座城市。”


《“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借鉴国内开发区和境外先进园区管理经验,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区位优势、产业定位清晰、运营管理先进、生态效应明显、建设效果突出的合作区。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分布在46个国家,累计投资507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6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9.2万个就业岗位,有力促进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运营好海外园区树立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样板,有利于向世界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是提升中国软实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经形势不确定性越发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这对于亟待发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情况各不相同,营商环境十分复杂,企业在当地扎根发展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疫情使得许多国家认识到制造业空心化的风险,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加速重构,不少欧美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制造业企业回流,这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引资难度加大。


而中国企业建设的海外园区,就成为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的避风港,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下,塑造出一个营商环境良好的区域,企业可以抱团出海,在满足拓展海外市场需求的同时,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吸引外资注入新动能。


此外,海外园区也可为中欧班列等跨洲跨洋运输通道提供固定的站点和稳定的货源,促使运输通道将海外园区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互相借力,进而提高各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不同类别项目的协同性。


02 海外园区将迎来大发展和大洗牌


   放眼后疫情时代,中企海外投资将迎来爆发期,海外园区也将迎来大发展和大洗牌。短期来看,疫情虽然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产生一定阻碍,但从中长期来看,经过疫情,中国企业的韧性、进取心将得到极大提升。在世界经济停滞不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当下,全球市场急需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RCEP的生效,将进一步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


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2021年版)》显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近八成中国企业将维持和扩大对外投资意向,看好对外投资前景。全球跨境投资在2016至2020年经历连续五年下滑后,于2021年实现反弹,从2020年的929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7%,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


这意味着,我国被疫情压制的海外投资一旦释放,将为园区带来新一轮的招商机遇。但由于海外园区一直存在着同质化竞争、融资难、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加之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如何生存下去成为摆在大多数园区面前的必答题。从头部园区发展情况来看,只有顺应新趋势,才能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曾经印发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价或认定标准。在此,我们借用“专精特新”这四个字来表述这些新的趋势:


“专”即头部园区建设运营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发展,部分头部园区已经实现盈利,并总结出一套园区运营方案,成为园区专业运营商,在为入驻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开始为后来的园区建设运营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例如,作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运营主体,中非泰达通过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提炼总结出了一套园区全生命周期开发的“泰达海外模式”,成为海外园区建设和运营实践的模式范本。


“精”是指头部园区将精选企业入园,实现“招商”向“择商”转变。经过多年的经营,头部园区的自身定位日益明晰,对入驻企业也开设设置适当门槛。例如,在当下及未来,全球投资的焦点转向另一个全球性问题——全球变暖,园区的发展也将向绿色低碳不断靠拢,园区设施、生态环境在变得更加绿色环保的同时,新能源企业将成为园区重点引资对象。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明确提出,要打造绿色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为园区绿色发展提供了指引。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将对入驻企业设置选择标准,选择更加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需要的企业入驻,或选择符合尼日利亚工业化水平提高的需要入驻,优先选择节能环保、科技含量高、产值高的重点或者龙头企业。


“特”的含义是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海外园区可以承担起特殊的任务。与我国改革开放以经济特区破局相似,部分海外园区本身便是东道国的特殊经济区域,或者园区坐落在特殊经济区域内,这将极大促进东道国商品、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管理等要素与国际的互动,从而为东道国与我国加强经贸投资合作,乃至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提供力量。这些海外园区需加强与我国自贸试验区、高新区、经开区、科技园区等国内园区的“内外联动”,这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东道国的贸易投资往来,尤其是对双方签定、升级自贸协定形成可复制经验,从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顾名思义,新建园区选址要求将发生变化,入驻企业需求对原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服务提出新要求。未来新建园区在选址中,将从过去的只考虑GDP规模、人口数量、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教育配套,转变成更多关注城市的医疗水平、园区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园区管理运营水平等要素。商务部等部门印发的《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工作指引》也为境外经贸合作区指明了数字化发展路径。在园区管理运行服务方面,随着园区整体生态服务体系的不断进步,专业服务会将比一般服务更重要,后端市场推广服务比前端技术生产服务更重要,专业管理团队的作用(咨询管理服务等)将会更加明显。


03 助推海外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建议


尽管在政府部门、贸促机构的支持下,疫情并未影响海外园区发展的信心,但由于支持其发展的政策仍有待完善之处,造成其发展面临新旧问题叠加的现象,制约园区及中企海外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政治保障,护航园区高质量发展。海外园区建设涉及合作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交流,涉及范围广、协调内容多,需要由两国政府共同推动完成。除经过商务部、财政部确认考核通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外,大多数园区存在缺乏双边政策保障机制或沟通机制不健全、不可持续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地缘政治环境剧烈变化的当下,这为企业投资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建议在海外园区布局较多的区域,例如非洲、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借鉴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的三级磋商机制,将此经验复制到园区群体,为园区群体提供统一的政治层面的坚实保障,加强我国海外园区的话语权。


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政策,赋能园区转型升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是园区建设的重要特点,除少数成熟的海外园区探索出融资方法之外,大多数海外园区仍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融资难题。这主要是由于融资支持政策不多,我国境外银行分支机构发展不足,融资渠道、融资工具有限所导致的。尤其是在海外园区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当下,园区运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此外,多数园区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为入驻企业减免租金等措施,也加大了园区运营企业的资金缺口。建议给予海外园区及区内企业金融信贷资金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出台出入境资金管理的便利政策。例如,通过以PPP模式、国家境外园区引导基金模式撬动社会资本、产业基金的加入;提高国内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开设海外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本地化的金融服务;统筹利用好援外资金、亚投行资金、丝路基金等,资金适度向海外园区建设必需的水电路等外部配套设施建设倾斜;推动海外园区上市,实现园区资本国际化,盘活境外资产,进一步打通融资渠道;将援外项目与海外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形成发展合力。


三是用好用足用活东道国政策,推动园区融入双循环。利用部分海外园区具有经济特区、自贸区的地位,提升双方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例如,以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试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两国政府层面对政策匹配、准入机制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的支持下,借助我国与一些国家政府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利用园区具有经济特区、自贸区的地位,推动人民币在投资、融资和贸易等方面的跨境结算和使用,构建以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试点的人民币循环体系,在最大程度规避汇兑风险,降低“走出去”企业的投融资成本的同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四是强化人员交流,助力园区“云招商”。政府相关部门、贸促机构从国家层面与东道国政府沟通,视疫情发展情况,尽快恢复两国通航或提供包机服务,促进人员交流往来。与此同时,对包括海外园区在内的中资企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加强人文关怀,让驻外员工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政府部门、贸促机构通过市场化运行机制,为园区提供更广的宣传平台,通过多场次、有针对性的线上投资推介、座谈或研讨会等,让国内有意向“走出去”的企业能够全方面了解当地和园区的具体情况,提升园区“云招商”效果。


五是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园区群体协同发展。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贸促机构、驻外使领馆、当地中资企业等牵头下成立园区协会,对园区间的运营进行梳理,为有意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提供引导,并为园区间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在化解同质化竞争问题的同时,做好经验推广复制工作,发挥联动效应;加强海外园区与国内自贸试验区、高新区、开发区等园区加强互动,互通有无,在促进我国与东道国地区经贸往来的基础上,做到经验、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加强海外园区与新加坡、伦敦、迪拜等国际知名的自由贸易区(港)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东道国与发达国家或经济发展较快国家之间的要素流动,为东道国建立自己的双循环贡献力量。


(调研组:张凡 刘国民 王曼 实习生 王紫烨 马晓玥,执笔:张凡)


04 海外园区发展案例


经过专家学者评选,以下10个园区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并具有 “专”、“精”、“特”、“新”的特征。


点评: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教授梁海明


  •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该经贸合作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给埃及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合作区不但直接解决就业约4000余人,而且还带动就业4万人,因此成为了埃及境内综合环境最优、投资密度最大、单位产出最高、中资企业最密集的园区,同时也是最受我国企业欢迎的“走出去”开辟全球市场的优质平台。当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产业园区借鉴。


聚焦 | 最受中企欢迎!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都做了啥?


  •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该经济特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在开发过程中,就已尽可能维护生态环境,做到边建设、边绿化。而且,还在园区建设了雨、污分流排放管渠,对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以维护周边水源的生态安全。同时,并建设了柬埔寨最大的标准污水处理厂,确保园区污水达标排放,保护环境。该经济特区很好地体现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精髓,为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


聚焦 | 海外园区哪家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了解一下


  • 泰中罗勇工业园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创新性地数字化运营是该园区的一大特色,园区通过加大数字技术应用,探索出一整套云考察、云注册、云开户、云答辩及云奠基的新模式,有利于打造智慧园区、数字园区,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前往进驻。而数字化运营也能为其他园区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聚焦|泰中罗勇工业园:强化数字化运营,让产业和服务更高精尖


  •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


在海外建设自贸区,不仅要有我国企业的深度参与,还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发挥1+1>2的效应,莱基自贸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自贸区背后是中国铁建集团、中非发展基金、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更有尼日利亚拉各斯当地政府的强大背书,无论是日常的安全保障和正规合规经营方面,还是水电的持续供应保障力度上,因此吸引不少中国企业前来投资。


关注 |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乘“一带一路”东风崛起的现代化临港新城


  • Q Bay Center钱塘中心


该中心在运营方面打破中美僵局和推行先行先试政策,采取“中国资本、美国研发、墨西哥制造、北美市场”的布局,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全球技术、生产和配套供应链体系的协同发展,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最终全面提升国内母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该布局值得其他园区借鉴。


关注|Q Bay Center钱塘中心:打造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 剑桥启迪科技园


剑桥启迪科技园位于世界知名科技创新聚集区——英国剑桥市的剑桥科技园,与美国的硅谷一道享誉世界,有着“硅沼”之称。剑桥启迪科技园通过在“硅沼”的地理优势,集成了全球先进科学技术、人才、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不仅致力于支持中英两国科技合作和创新企业成长,以此促进全球科技产业和创新发展,更重要的是吸引前沿技术成果与高端人才来中国落地,助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该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园区参考。


分享|剑桥启迪科技园: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制高点


  • 中乌姆巴莱工业园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中乌姆巴莱工业园的中国企业,不仅为当地及周边国家输出中国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园区的3000多名员工里,只有约200名中国员工,其他都是当地民众,很好地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工业园还配备了为非洲青年提供技能培训的鲁班工坊,帮助青年们掌握技能,摆脱贫穷。此类做法值得称赞!


关注|中乌姆巴莱工业园:扎根当地要为企业和东道主双方负责


  • 赞比亚农产品加工合作园区


赞比亚作为非洲南部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该工业区由于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已成为承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发展支点和平台,赞比亚毗邻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9个国家,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成员国,能够让入驻企业更好接触非洲其他市场,可作为中国投资者进入其他市场的跳板。


分享|赞比亚农产品加工合作园区:携手“远方的近邻”,同创共荣“一带一路”


  • 捷克(浙江)经贸合作区


合作区项目按照货运场、物流园、商贸园、工业园、综合服务园的“一场多园”模式统筹推进,这种“一场多园”开放综合体,不仅可建设成为“义新欧”贸易大通道的重要功能模块,还能推动浙江乃至中国与捷克及周边国家地区双向贸易投资增长,成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浙江样板,为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设合作区提供有益经验。


关注|捷克(浙江)经贸合作区:“一场多园”为中欧经贸往来搭建平台


  • 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


粮食安全涉及国家安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棕榈油消费国,且基本依赖进口,棕榈油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植物油品种,该合作区通过打造海外棕榈油全产业链,不但可保障中国粮油供应,更可提升中国在国际粮油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值得其他农产品“走出去”的产业借鉴。


关注|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积极打造服务海外农业投资平台


(点击链接可阅读相关文章)


05 中企选择海外园区入驻的四大要点


   一、当地政府支持程度高。例如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得到了更有尼日利亚拉各斯当地政府的强大背书,无论是日常的安全保障和正规合规经营方面,还是水电的持续供应保障力度上,都尽量满足于自贸区的需求,因此吸引不少中国企业前来投资。


二、区位优势明显。例如赞比亚农产品加工合作园区,由于毗邻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9个国家,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成员国,能够让入驻企业更好接触非洲其他市场,可作为中国投资者进入其他市场的跳板。


三、能够吸引前沿技术成果与高端人才到中国。例如剑桥启迪科技园位于英国剑桥市的剑桥科技园,与美国的硅谷一道享誉世界,有着“硅沼”之称,集成了全球先进科学技术、人才、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可通过该科技园吸引前沿技术成果与高端人才来中国落地。


四、发挥国家所需、企业所长的作用。由于自俄乌冲突以来,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世界各国已针对食物及肥料等推出43项出口禁令,除了印尼对棕榈油的出口禁令外,还包括乌克兰限制葵花油、面粉、燕麦出口,俄罗斯禁止肥料、糖及谷物出口,土耳其停止出口奶油、牛羊肉、玉米及蔬菜油等,对环球粮食安全的冲击巨大。因此,例如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由于可通过打造海外棕榈油全产业链,不但可保障中国粮油供应,更可提升中国在国际粮油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可前往与粮食生产相关的园区进行投资。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教授梁海明)


06 专家视点


以海外园区为平台

构建由中企引领的全球价值链


姚为群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的中资控股独立法人机构,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目前,经商务部通过确认考核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共20个,分布在亚、非、欧三大洲,是海外园区的楷模和榜样。


早在200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就明确提出: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发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鼓励企业利用国外智力资源,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和设计中心。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实现国际化发展。


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实施自由贸易协定,共建“一带一路”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有力抓手,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和东道国政府的推动支持下,中国企业建设运营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呈现出数量大、类型多、覆盖地域广等特点,既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吸引了东道国和第三方国家的资本融入,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和就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投资者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实现共赢互利的必由之路。


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因应新冠病毒疫情将长期伴随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可能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枢纽节点。中国企业应立足世界统一市场,以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作为生产要素和劳动分工离岸配置的首选平台,构建由中国企业引领的全球价值链。


为此,要推动更多由中国企业建设核运营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参加商务部的确认考核;要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立足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协定有机融合,着眼全产业链,提升向园区企业提供中国上游产品,尤其是中间品的供给能力,通过直接投资和服务外包构建接单企业,在满足园区东道国和周边国家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同时,以广交会、进博会为“磁铁”,形成中国出口中间品、进口最终制成品,进一步提升东道国和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投资者的共赢互利水平,既为中国,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创造GDP的良性经济循环。


(作者系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10-67801068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