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专业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最新发表一篇环境论文称,一项研究调查了450公里的珊瑚礁发现,石质珊瑚组织脱落病爆发导致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某些珊瑚物种死亡率高达94%。这项发现表明,有必要进行人工干预,防止某些珊瑚物种在该地区灭绝。
该论文介绍,石质珊瑚组织脱落病2014年于美国佛罗里达首次得到报告,此后在加勒比海蔓延开来。过去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几周即会杀死感染珊瑚,但在本项研究之前,地区影响和种群下降程度尚不明确。
论文通讯作者、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洛伦佐·阿尔瓦雷斯·菲利普(Lorenzo ?lvarez-Filip)和同事在2016至2017年(石质珊瑚组织脱落病尚未到达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调查了35处地点,在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间调查了101个地区(其时该疾病已蔓延至此)。
他们发现,在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疾病爆发后调查的29095个珊瑚群体中,有17%已经死亡,另有10%染病。在调查的48个物种中,其中21个的染病后死亡率从低于10%到高达94%不等。造礁的脑珊瑚、苔珊瑚和绳纹珊瑚类群物种受害最严重,其中脑珊瑚物种和柱珊瑚种群损失超过80%。这些数字表明,该地区有些物种正面临灭绝风险,研究者认为,造礁物种的损失会危害珊瑚礁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除了种群损失,研究者还观察到珊瑚群体产生碳酸钙的能力下降了30%,这是产生珊瑚礁复杂三维结构所需的材料。他们提出,这可能会导致珊瑚礁骨架的破坏速度高于生产速度。
论文作者总结说,石质珊瑚组织脱落病可能会成为加勒比海有记录以来最致命的破坏。他们强调,可能需要进行人为干预,如拯救脆弱物种群体、保护其遗传物质和实施恢复工作等,来促进珊瑚礁修复,预防区域范围内某些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