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苏联空间多国陷动荡
近期,后苏联空间内多个国家发生的动荡局势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对总统选举结果不满,白俄罗斯国内多次发生较大规模抗议活动。吉尔吉斯斯坦因反对派政党对议会选举结果不满,引发吉总统、总理、议长相继辞职,吉政权又一次非正常更迭。南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冻结”已久的纳卡地区再次兵戎相见。新冠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地区局势走向的因素。对后苏联空间政策是俄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相邻的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是其优先考虑的地缘政治方向。本期“封面话题”特邀请多位知名学者为我们解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和未来可能的走向。
——编者手记
10月4日,吉尔吉斯斯坦举行议会选举,16个政党参与角逐,最终只有四个政党入围。选举中乱象丛生,未进入议会的政党支持者上街抗议,引发吉第三次政权非正常更迭。10月15日,吉总统热恩别科夫被迫辞职,反对派领导人扎帕罗夫成功上位。吉眼花缭乱的政局变化既引人关注,更令人深思。
2020年10月15日,热恩别科夫辞去吉总统职务后,吉代总理扎帕罗夫的支持者举行集会庆祝。
选后政坛乱象
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催生的政坛乱象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街头政治“高效治国”。10月4日议会选举结束,吉次日发生街头抗议。仅仅过了一天,吉中央选举委员会就宣布,议会选举投票结果无效。10月9日,总统热恩别科夫试图反击,但在仅有2000人的街头示威下很快就败下阵来,于10月15日宣布辞职。这次街头政治抗议规模不大,但“效果极佳”,说明吉仍没摆脱街头斗争夺取政权的老路。
乱局中缺乏有担当的人物。10月6日,总理博罗诺夫和议长茹马别科夫宣布辞职。同一天,吉纳伦、塔拉斯和伊塞克湖三州州长辞职。仅过了四天,刚当选的“新议长”阿卜杜勒达耶夫又宣布辞职,吉议会只得再度举行投票,议员伊萨耶夫被选举为新议长。热恩别科夫辞职后,本应接位的伊萨耶夫“撂挑子”,最后由总理扎帕罗夫兼任代总统。10月20日,首都比什凯克市的市长又请辞。乱局之下,不仅热恩别科夫没有担当,政府要员也纷纷“明哲保身”。
出现“戴罪”总理和代总统怪象。10月6日晨,被监禁的前总统阿坦巴耶夫、前总理伊萨科夫、前议员扎帕罗夫等被抗议人群释放。6日当天,扎帕罗夫就被推选为吉代总理,14日正式出任总理,15日又成为代总统。扎帕罗夫于2017年8月因指挥劫持人质和试图暴力夺权罪被判处11年半监禁。10月9日,也就是其正式成为代总理的那一天,吉高等法院新闻局称,并没有宣判其无罪,相关案件需要重审以推翻之前的判决。直到10月20日,高法才宣布判处扎帕罗夫无罪。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罪判决尚未撤销前,总理兼代总统居然是一名“罪犯”。
陷入清算前任的怪圈。吉独立以来,每任总统(临时总统奥通巴耶娃除外)都未得“善终”,总统成为该国“高危职业”。吉首任总统阿卡耶夫逃亡俄罗斯,第二任总统巴基耶夫避祸白俄罗斯,第三任总统阿坦巴耶夫现被拘押,第四任总统热恩别科夫被迫提前辞职,命运难料。当下,扎帕罗夫强势登台,政局出现回稳迹象,但吉政治角力仍未结束。在街头运动中出狱的前总统阿坦巴耶夫等人被重新抓回监狱,前总理阿布尔加季耶夫和茹马利耶夫被限制出境。为巩固政权,扎帕罗夫新政权需要夺取重要岗位,清算旧势力在所难免。
2020年10月20日,吉尔吉斯斯坦代总统扎帕罗夫发表声明称,政府将开展为期30天的经济特赦行动。
频发政局动荡的成因
吉频发政局动荡,有诱发性因素,更有政治制度不成熟等深层次原因。
制度性因素。如果说发生一次动荡是偶发,那么小乱不断、逢选必大乱就是制度性危机。2005年前,吉是总统制国家。2005年春吉发生非正常政权更迭(又称“郁金香革命”),阿卡耶夫被迫下台,反对派领导人、前总理巴基耶夫同年7月当选新一届总统。巴基耶夫时代吉围绕总统、议会的权力分配不断角力,议会的权力有所扩大。2010年4月,吉又一次发生非正常政权更迭,爆发了“二次革命”,巴基耶夫逃亡,吉通过了新宪法,开始由总统制向议会制过渡,规定总统任期六年且不得连任,理论上总统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吉议会为一院制,由120名议员组成,全部由党派选举产生,有立法权和组阁权。但矛盾之处在于,每位总统都不甘做“象征性角色”,都有恢复强总统制的心思。阿坦巴耶夫2011年至2017年执政期间,其领导的吉社会民主党控制着议会,总统的权力并未被削弱,仍是事实上的总统制。这说明,不管是已经辞职的热恩别科夫还是新代总统扎帕罗夫,都需要通过控制议会才能保持总统权威。
从政党的角度看,吉几乎所有政党的产生都不是围绕政治理念,而是依托家族和部族势力。以上导致了吉政党众多、新政党不断出现的局面。如“改革党”,它是在2019年吉的数次抗议运动中自发演变成的政党。而且,吉政党的分化组合很快,政客频繁改换门庭,有结党为“营私”之嫌。
地理因素。吉政治中还夹杂着由来已久的南北矛盾。天山西段将吉南北一分为二,地理上的分割造就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异。苏联时期,作为加盟共和国的吉尔吉斯斯坦就有南方人、北方人轮流执政的传统,当前的吉政治生态自然也无法“免俗”,地域特征明显。
技术性因素。本次选举与以往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被指贿选问题突出。本次议会选举中,有资格选民约346.5万,参与投票的196万人,而在非居住地投票的居然达44万人,即超过投票人数的20%,这被视为贿选的证据。二是新媒体应用广泛,信息传递(包括误导性、选择性传递)成本低、效率高。如,选举日社交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贿赂选民的视频和帖子。三是新冠疫情使社会经济陷入困境,失业率高,有选票的买卖市场。据吉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1~9月吉GDP下降6%。据学界估计,失业率至少超过30%。经济困难使“选票换票子”的空间增大。四是议会门槛过高。2010年吉政党进入议会的最低得票率是5%,2015年提高至7%。很多政党因议会门槛过高被挡在门外,这促使其通过更极端方式达到政治目的。10月21日,吉议会通过法律,将政党进入议会的最低得票率门槛降为3%,也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局势动荡的后果
疫情传播加速。吉的新冠疫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但选举前已降至每日新增确诊150人以下。抗议活动后,确诊人数明显回升。
投资者再受打击。吉独立29年更换了33任总理,平均每位总理在任时间不到一年,不断内耗使得政府无暇关注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吉民族主义情绪持续高涨,对外国公司开采本国资源非常敏感。中国在吉采矿企业就多次遭遇“险情”。10月6日至7日,吉多家采矿设施又遭袭击,袭击对象包括俄罗斯投资的杰鲁伊金矿。投资环境不佳、政局多变,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政治模式的负面影响深远。吉被西方冠以“中亚民主岛”的称号,但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反而出现了两大怪象:选举“市场化”和经济影子化。贿选盛行的结果就是谁的钱多,谁的政党就能在议会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贿选产生的政权必然要“回本获利”,使得吉市场扭曲,没有正常的市场竞争,而是比拼“后台”。前总理奥托尔巴耶夫曾称,吉影子经济占比40%~60%。
吉能否由乱转治?
吉此次议会选举风波并未引起大规模的骚乱,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吉民众不希望抗议演变成暴力。抗议活动期间,各地都有民众自发组织的纠察队或自卫队,部分人还戴上“人民纠察志愿者”的标识,与吉强力部门共同维护社会治安,使得想浑水摸鱼的人无法得手。这体现了吉民众希冀稳定的强烈愿望,也加速了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
新政权很快意识到“乱中取胜”后要重视发展。扎帕罗夫任总理后,立即任命了自己的战友诺维科夫为第一副总理,主管经济和投资。诺维科夫上任后即表示,国家将回到正轨,投资者在吉的所有经济活动和权益都将得到保障。新任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塔希耶夫表示,对腐败官员绝不留情,任何对商人施压的行为都将被严惩。10月20日,扎帕罗夫宣布将实行为期30天的经济特赦,以充实财政、打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当然,新政权能否将承诺落到实处还有待观察。
以扎帕罗夫为首的政坛新势力已初步站稳脚跟,扎帕罗夫还拟推动议会修宪,以允许其参选总统。10月26日,扎帕罗夫称将参加总统选举。吉总统选举将于2021年1月10日举行。根据其既往表现和这次夺权中的手段,扎帕罗夫有意使吉回归威权政治时代,吉也有望由乱到治。但在政治力量碎片化、深受外部力量影响的吉尔吉斯斯坦,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
来源: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