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 去杠杆和稳增长可兼得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北京报道
7月2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表示,上半年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化。但中国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的过关期,结构调整的这道关并没有过去。
杨伟民表示,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做到“三个确保”。
具体而言,即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上升较快
杨伟民解释,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主要有三方面理由。
首先是经济运行比较平稳,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都在合理区间,甚至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这也是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其次,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增长了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2%。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解释,从二季度开始,工业利润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上游行业在新增利润中的占比在逐步下降,而中下游的行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利润占比在不断提升。
具体到今年6月份,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增利润当中,装备制造业的份额已经达到了40.7%,比5月份提高了11.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占比达到了19.3%,比5月份提高了0.6个百分点。采矿业是典型的上游行业,利润占比比5月份下降了13.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
杨伟民指出,经济稳中向好的第三个理由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18万人。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CPI同比上涨1.4%,与一季度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以后实际增长7.3%,继续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结构调整深化
杨伟民还表示,上半年结构调整深化。
首先,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投资、出口实现了比较均衡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贡献率为63.4%。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7.2%,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19.6%,其中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25.7%。
其次,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工业结构有所优化,特别是过剩产能继续得到化解,创新驱动的效应开始显现。适应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行业增长都比较快,高技术产业增长13.1%,装备制造业增长11.5%,快于工业、GDP的增长。
第三,从区域结构看,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开始显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成效明显。
从东中西来看,东部地区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在拓展,东北地区也出现了筑底回升的迹象。
针对备受关注的东北经济走势,发改委综合司司长丛亮解释,近年来东北经济增长压力确实比较大,但是今年以来,企稳的迹象是增多的。上半年东北地区的工业增长1%(去年全年下降3.1%),投资降幅在明显收窄。
高杠杆是经济风险的源头
杨伟民坦陈,虽然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长期存在的。
比如实体经济的循环不畅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也在加大。此外,区域、产业、企业走势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加剧。
杨伟民强调,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底线。所谓系统性风险,就是会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大局的风险,当然系统性风险是由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小的风险所引致的,并不是一个领域的系统性风险。
比如说次贷危机,看起来不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但是由于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又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
杨伟民提出,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是从各个领域一些小的风险点去预防,比如同业的问题、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国有企业个别的债务违约问题、杠杆率比较高的问题。
杨伟民表示,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做好去杠杆工作,因为这是风险的源头。
杨伟民解释,去杠杆的方向是一个长期过程,各行业、各领域的杠杆率不一样,要有重点。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是要把国有企业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如果国有企业去杠杆了,企业部门的杠杆肯定要下降,整个国民经济的杠杆率也会下降,这就是从源头上进行防治。不能为了保增长,任凭杠杆率继续回升。”杨伟民分析。
在杨伟民看来,上半年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同时前几年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这表明,长这两者并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两者是可以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