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北威州内政部长赫伯特·罗伊尔24日晚证实,该州索林根市近日发生的持刀袭击事件嫌疑人已于当晚向警方自首。
德国媒体援引德国安全部门人士的话报道说,该嫌疑人23时左右自首,其被发现时浑身湿透,衣服很脏并沾满血迹,他走近警察并称“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罗伊尔随后在接受德国电视一台采访时证实了这一消息。
据《明镜周刊》报道,该嫌疑人为叙利亚人,26岁,于2022年底来到德国,并在比勒费尔德申请庇护。
据多家德国媒体24日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宣称其成员制造了索林根市的持刀袭击事件。
索林根市23日晚举行的建城650周年庆祝活动上发生一起持刀袭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行凶者逃逸。德国警方24日先后逮捕两名可能同袭击事件有关联的人。
索林根市原定于23日至25日在城市多处区域举行建城650周年庆祝活动,包括歌舞表演、杂技和艺术展览等,预计多达7.5万人参加,眼下庆祝活动因上述事件取消。
德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接管调查
就索林根市的持刀袭击事件,德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办公室已经接手地方当局的调查。现在嫌疑人因谋杀罪和涉嫌参与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而受到调查。
德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是德国最高检察机关,可以接手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案件调查,这种情况通常在怀疑案件存在恐怖主义动机时发生。
德国拟收紧“禁刀令”
今年以来,德国的持刀袭击案件频频发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压力。据德国警方统计,今年上半年共发生了约4000起持刀袭击案件,相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10%。大部分案件发生在公共场所,包括火车站和市中心区域,其中不乏一些致人死亡的恶性案件。4月,杜伊斯堡市区发生的持刀袭击案件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作案者声称自己是“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成员;5月,曼海姆1名阿富汗籍难民在一场右翼反伊斯兰集会上持刀袭击数人,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嫌疑人当场被警方开枪制服。
南希·费泽8月中旬表示,联邦政府正计划在“公共场所进一步严控携带刀具”,将禁止公众携带折叠刀、弹簧刀,同时将刀刃最长管控标准从原先12厘米下调至6厘米。
对于可能收紧“禁刀令”和扩大“禁刀区”的举措,德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最为支持的是警察系统,德国联邦刑警协会主席佩格洛夫和德国警察工会副主席泰加茨都认为,当前有关公共场所携带刀具的政策仍然过于宽松,德国应该全面禁止在公共场所携带刀具。柏林警方发言人雅库博夫斯基称,从警察的角度来看,设立“禁刀区”优点十分明显。首先降低了发生恶性治安案件的风险,因为在检查过程中刀具会被没收,这样人们在发生争执或肢体冲突时就不能使用刀具袭击他人;其次有助于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
社民党共同主席克林拜尔(Lars Klingbeil)更进一步呼吁扩大“禁刀令”,让伤人武器彻底从德国街道消失。他说,“德国明显存在刀具暴力问题,一般人没有理由在日常生活中携带可以刺伤人的武器。”
但也有人持反对态度。巴伐利亚内政部长赫尔曼说,这些政策都是“做样子”而已,许多地方已经规定不允许携带危险物品,例如在学校、会议场所等,进一步禁刀能否解决持刀犯罪问题值得怀疑。况且,符合规定的小刀、剪刀或斧子也可以对人造成伤害。有民众评论:“犯罪分子和有暴力倾向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禁令的。”
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ZHAW)犯罪预防研究所教授拜尔(Dirk Baier)认为,刀具暴力的根源往往不在犯罪者的国籍,而更多与性别相关,特别是年轻男性往往将其视为展现男性气概的工具。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通过教育和社会干预,改变潜在犯罪者的行为和心态,仅仅依赖法律的严格化,从长远来看不足以减少刀械犯罪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