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7月3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袭身亡,哈尼亚是哈马斯“元老级人物”,尤其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一直是以色列的“头号通缉对象”。分析指出,在巴以冲突持续之际,哈尼亚的离世或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参加伊朗总统就职礼 随后住所遭空袭
哈马斯7月31日发表声明,称其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遇袭身亡。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援引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声明称,哈尼亚当日凌晨在其住所遭到袭击,其1名保镖也在袭击中身亡。
声明称,伊斯梅尔·哈尼亚30日在德黑兰被杀,他当时正准备参加伊朗新总统的就职典礼。他和一名伊朗保安在他们的住所遭到袭击,袭击事件正在调查中。
声明表示,事件的原因正在调查中,调查结果将在之后公布。
新华社报道,哈马斯7月31日发表声明说,哈尼亚7月30日在德黑兰参加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的就职仪式,随后在住所遭空袭身亡。
哈马斯称,这起暗杀事件系以色列所为,是“严重升级”,这一“怯懦行为”将会受到惩罚。
另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伊朗政府发布公告,宣布进行为期三天的公共哀悼。公告表示,哈尼亚的身亡令人悲痛,这次暗杀行动是以色列犯下的又一可耻罪行。伊朗政府谴责这一具有明确目标的残忍行动,特别是在伊朗新总统开始履职之际,这一行动违反国际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
伊朗政府对哈尼亚的身亡表示哀悼,并宣布在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进行公共哀悼。此外,当地时间8月1日8时,伊朗将在德黑兰为哈尼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以袭击前通知美方 不会对外回应
一名以色列官员和一名美国官员向《以色列时报》透露,以色列在发动袭击前通知了美国。以色列军方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不会对外国媒体的报道作出回应。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阿德里安娜·沃森在袭击发生后发表声明称,美国对以色列安全的承诺坚定不移。沃森表示,以色列有权保卫自己,抵御其面临的严重威胁。与此同时,美国正继续努力寻求外交解决方案以结束袭击,并让两国公民安全返回各自家园。
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表示,以色列希望通过此次袭击发出强烈讯息,但希望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他表示,最终事态会否升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黎真主党现在如何回应。
多方谴责暗杀哈尼亚事件:危险的升级
事件发生后,伊朗、土耳其及俄罗斯等谴责暗杀哈尼亚事件。
香港中通社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7月31日就哈尼亚遇刺事件发表声明。卡纳尼表示,哈尼亚的精神没有消失,他的一生都在光荣的斗争中度过,旨在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并致力于解放受压迫的巴勒斯坦人民。卡纳尼强调,哈尼亚的遇害将加强伊朗与巴勒斯坦以及抵抗阵线之间深厚的、牢不可破的关系。
据路透社最新消息,土耳其外交部同日发表声明,谴责暗杀哈尼亚的行为,称这次袭击旨在将加沙冲突扩大到地区层面。
报道指出,土耳其外交部声明“显然将袭击归咎于以色列”。“这再次表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政府无意实现和平。”声明写道。
据俄新社报道,对于“哈尼亚在伊朗遇刺身亡”,俄罗斯外交部一名副部长当日称,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政治谋杀”,将导致中东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秘书长侯赛因·谢赫当天强烈谴责哈尼亚遭刺杀事件。他表示,暗杀是危险的升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月31日表示,高度关注有关事件,坚决反对并谴责暗杀行动,对这一事件可能导致的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深感忧虑。中方一贯主张通过谈判对话解决地区争端,加沙应尽快实现全面永久停火,避免冲突对抗进一步升级。
哈尼亚是以“头号通缉对象”
哈尼亚是哈马斯“元老级人物”,尤其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一直是以色列的“头号通缉对象”。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哈尼亚现年61岁,于1963年出生在加沙地带亚实基伦村的难民营。但由于贫穷和动荡,他不知道自己确切的出生日期。
长大后,他进入加沙伊斯兰大学学习阿拉伯文学,并在这所宗教激进势力强劲的学校成为学生运动活跃分子。1987年,也是在大学就读期间,哈尼亚成为了新成立的哈马斯成员,到如今可以说是哈马斯的“元老级人物”。他接连以伊斯兰大学校长、哈马斯学生运动首领的身份活跃在组织内,还担任了哈马斯运动精神领袖亚辛的办公室主任。
在哈马斯创始人亚辛和兰提西相继遇袭身亡后,哈尼亚成为哈马斯五人核心领导层中仅剩的两人之一。随后哈尼亚一路升迁,并在2006年迎来他的高光时刻——出任巴勒斯坦总理。2006年,哈尼亚作为哈马斯第一候选人赢得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后被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任命为自治政府总理,成为巴勒斯坦历史上首位哈马斯总理。
不过,哈尼亚领导的哈马斯政府上台执政后,巴勒斯坦遭到以色列和部分西方国家的封锁,政治、财政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为了尽快走出困境,哈尼亚和阿巴斯一致同意组建由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等多个政治派别组成的民族联合政府。
好景不长,2007年,法塔赫与哈马斯爆发冲突,哈马斯通过武力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法塔赫实际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阿巴斯解除了哈尼亚的总理职务。
2017年5月,哈尼亚当选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接替哈立德·迈沙阿勒,并在2021年再次当选该职位至今。
担任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后,哈尼亚从加沙地带迁居至卡塔尔,自2020年以来,他一直在卡塔尔多哈开展活动。
不管是从资历还是职位,哈尼亚在哈马斯中都有着极高地位。他也是外界常说的“哈马斯三巨头”之一,另外两位高级领导人分别是马哈茂德·扎哈尔和哈立德·迈沙阿勒。
另外,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目前下落不明。媒体普遍认为,他正处于逃亡状态。
多年来,哈尼亚一直是以“头号通缉对象”。他曾在2018年被美国政府列入恐怖嫌疑分子“黑名单”。
作为以色列的“眼中钉”,哈尼亚也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蒙受不少损失。自去年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以来,哈尼亚的多名亲属先后在以色列的空袭中身亡。今年4月10日,哈尼亚的三个儿子以及多名孙子和孙女在加沙地带北部死于以军空袭。
巴勒斯坦内部团结态势受关注
分析指出,在巴以冲突持续之际,哈尼亚的离世或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香港中通社报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表示,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命正受到威胁,一方面,极右翼势力不愿让他做出妥协,另一方面有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停火压力。哈尼亚的离世对于内塔尼亚胡而言算是个“好消息”,至少让他对右翼势力有个交代,哈尼亚的离世无疑将影响地区局势。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指出,近年来,伊朗曾发生类似暗杀事件,对象包括伊朗核物理学家以及其他与伊朗核项目有关人员,当地安全形势受到关注。同时有舆论称,以色列长期对伊朗进行渗透。“但是,此次袭击发生的地点非常敏感。”刘中民说。
“如果暗杀行动是以色列所为,可能有震慑伊朗及其支持力量、对伊朗支持地区反以力量予以回击的考量。”刘中民说。“这对伊朗来说是一种严重挑衅,一种羞辱,对新总统来说可谓当头一棒。”
“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哈马斯的军事力量已经受到以色列一定程度打击。政治领导人哈尼亚遇袭身亡凸显打击严重程度。”刘中民说。
刘中民表示,哈尼亚身亡令哈马斯的命运变得更加艰难,巴勒斯坦内部团结态势受到关注。“接下来,哈马斯如何重组,如何处理与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的关系,值得关注。”
李伟建指出,若真是以色列策划了本次谋杀,哈尼亚的离世将会使巴以停火谈判短期内停滞,引发哈马斯和以色列进一步冲突,而且胡塞武装等组织可能会加大对于以色列的攻击,舆论上也会弥漫紧张气氛。但若有其他恐怖组织宣布对事件负责,则就是两回事。
李伟建认为,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之所以团结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分歧,而是出于建国的目标,站在了更高的共识上。哈尼亚的离世不会使巴勒斯坦内部团结受到影响,反而可能会凝聚内部团结,来挫败以色列。
伊朗正面临艰难选择
多年来,以色列与伊朗以非直接对抗形式在中东地区展开博弈,双方之间的争斗基本通过“代理人”进行“影子战争”。刘中民注意到,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这两个地区大国曾陷入低烈度“报复循环”。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眼下,伊朗面临艰难选择。”刘中民说。战略层面,伊朗不愿与以色列爆发大规模冲突。多名以色列官员7月29日也表示,以色列将打击真主党,但不希望把中东地区拖入一场全面战争,这不符合以方利益。
安全和外交层面,目前信息指向以色列在伊朗首都的重大活动节点暗杀哈马斯领导人,这种挑衅行为需要伊朗作出回应。
刘中民还指出,目前正值伊朗新总统刚刚上任的微妙时刻,前总统莱希因空难离世的阴云未散,国内经济民生问题较为突出,一系列内政外交问题待解。
“佩泽希齐扬刚上台就被推上风口浪尖。”刘中民说。“接下来,伊朗和以色列是否会加大角力,以挽回颜面,值得关注。”
香港中通社报道,李伟建认为,事件发生在伊朗境内,让外界质疑伊朗的安保能力,若是真为以色列所为,伊朗一定会在口头上做出强硬表态。但伊朗并不想将事态扩大至自己下场,加上伊朗正面对政权更替,新总统未必愿意此时与以色列发生一场正面冲突,因此伊朗未必会直接报复,而是通过支持真主党、胡塞武装等方式,让以色列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