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

Analysis report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别环境 > 分析报告

意媒:美欧疲于战争泥潭,中国却在赢得经济挑战

2024-05-17 14:31:42 欧洲时报
摘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欧洲之行,显示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利害关系:一方面是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实力,美国和欧洲在这方面与中国越来越难竞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欧洲之行,显示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利害关系:一方面是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实力,美国和欧洲在这方面与中国越来越难竞争。

意大利《每日事实报》报道,从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到访问塞尔维亚恰逢中国驻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25周年,习近平此行充满象征意义。访问的最后一站是匈牙利,它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欧洲成员,该倡议则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

报道称,习近平此行最基本的愿望是欧洲能尽可能独立于美国,对中国更加开放。法国在其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1964年,法国戴高乐政府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政府。北京一直欣赏戴高乐主义的欧洲自治理念,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另一种形式提出了他的欧洲“战略自治”计划。但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这个计划受到限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张健表示:“‘欧洲派’(以法国为首)失势,‘大西洋派’占居主导地位。”张健认为,欧洲转向美国的立场是一种“结构性”变化,但中国仍将法国视为一个特殊的对话者,因为法国可能会推动欧洲尽量少地从属于美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专门邀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来到巴黎与习近平举行三边会谈,以传达“欧洲团结”的信息。冯德莱恩则要求中方保证欧中贸易往来更加平衡,并利用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去结束乌克兰冲突。冯德莱恩曾表示中国“产能过剩”,这呼应了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的说法。耶伦在4月初指责中国大幅增加了“人为廉价”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的产量,使得美国和欧洲清洁能源领域制造业的重振变得困难重重。

但耶伦和冯德莱恩所说的“产能过剩”无非是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增强,而欧洲产业正在承受成本飙升的影响,原因是俄罗斯能源进口减少。中国的经济模式正在经历新的转变,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转向最新一代技术和人工智能支持的经济增长,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生产基础的面貌。

文章同时指出,除美国外,中国是唯一可以其“技术和数字主权”为傲的国家。面对中国、金砖国家和多极世界的崛起,华盛顿以美元霸权为胁迫工具进行应对,并在太平洋地区对中国进行渐进式军事围堵。

可事实证明,美国规模越来越大的制裁措施适得其反,这迫使许多非西方国家尝试外汇储备多元化,从而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访问北京时要求中国停止向俄罗斯出售半导体和其他“军民两用”产品,因为俄罗斯可能将这些产品用于与乌克兰的战争中。

而美国国会刚刚批准了对乌克兰的援助计划,同时华盛顿正在加强与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的联盟,其意图明显是孤立北京。在这样的情况下,布林肯提出前面的要求显得很不现实。

中国意识到,如果华盛顿击败了俄罗斯总统普京,那它将转而直接处理美国一直所谓的“中国威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布林肯访问之前表示:“美方一边出台大规模援助乌克兰法案,一边又对中俄正常的经贸往来进行无端指责,这种做法极其虚伪。”拜登政府正继续在太平洋军事联盟体系以及加沙和乌克兰冲突中投入资源,北京则似乎更看重经济和技术的挑战,并正在赢得这些领域的胜利。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10-67801068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