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网站1月17日刊发题为《印度能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增长的新引擎吗?》的文章,作者是卡伦·马利。文章摘编如下:
如果你相信牛市,印度就是全球经济的巨大希望。
它拥有曾经推动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所有要素,包括大量的低成本年轻劳动力,以及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
此外,随着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通过转移部分供应链,印度似乎将从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受益。
尽管印度是二十国集团中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且目前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中国,但其经济规模仍只相当于中国的一小部分。
更重要的是,尽管新德里目前正在加大支出、升级该国破旧的基础设施——这被视为吸引高端制造业投资的关键,但与北京取得的成就相比,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中国经济以极快速度增长、刺激对大宗商品和工业品的巨大需求时,世界从中受益。那么,世界能否依靠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强大引擎?
不幸的是,对澳大利亚大型资源公司来说,印度需求增长弥补中国需求减少的希望似乎过于乐观。
正如加拿大BCA研究公司在去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所言,衡量一个国家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有一种方法是将其自身的增长率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结合起来。“根据这一衡量办法,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实际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其他任何经济体。”
BCA研究公司的报告质疑印度能否填补中国对资本货物和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报告指出,“中国的进口额高达3.1万亿美元,占全球(不包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8%;而印度的进口额仅为0.9万亿美元,占全球(不包括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0.9%”。因此,印度进口的增长不可能抵消中国进口可能的放缓。
印度的低起点意味着,尽管该国的“工业金属和工业品消费将继续扩大,但它无法抵消中国对这些商品需求的下降”。
根据BCA研究公司的报告,“尽管印度最近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印度制造’计划,但该国对工业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速度不足以弥补未来几年中国可能出现的需求放缓”。
印度无法承担起全球增长下一个引擎的重任,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宗商品和资本货物需求下降,将对工业金属价格和资本货物生产商产生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