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意大利总理德拉吉一同坐火车前往乌克兰首都基辅,罗马尼亚总统约翰尼斯则单独前往基辅与他们会合。欧洲四国领导人齐聚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谈,还前往基辅近郊城镇伊尔平,察看被战争摧毁的建筑。
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国家领导人最大规模地集体访问基辅,无疑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团结秀”,以体现对乌克兰的支持。不过,这场秀是“面子”多过“里子”,表面文章多过给乌克兰的实质性帮助,不能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根本问题,更不能决定俄乌冲突的走向,只不过是两大“输家”抱团取暖而已。
首先,道义上支持乌克兰。在此之前,法、德、意都曾有“亲俄”倾向被乌克兰方面诟病。马克龙曾呼吁“不要羞辱俄罗斯”,引发乌克兰抗议;德国迟迟不愿提供重型武器,被乌克兰批为“载入史册的耻辱”;意大利曾提议一份和平方案,乌克兰认为方案将迫使该国放弃部分领土。而今,这些领导人联袂访问乌克兰,表明了与以往不同的立场。朔尔茨说,“只要有必要”德国会一直支持乌克兰。他邀请泽连斯基视频连线出席将于6月下旬在德国施洛斯埃尔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马克龙宣称,欧洲会一直在你(指泽连斯基)身边,直到取得胜利。
其次,承诺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此行之中,法国总统马克龙会后表示,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四国已经达成一致,希望欧盟委员会立即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6月17日,欧盟委员会就做出反应,正式建议给予乌克兰候选国地位。
其三,向乌克兰提供援助与支持。马克龙表示,法国将加强对乌军事支持,未来数周内将就提供更多“凯撒”自行榴弹炮做出决定。朔尔茨表示,德国将向乌克兰提供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并训练乌军士兵使用现代武器。德拉吉表示将努力确保乌粮食运输,避免粮食危机。约翰尼斯说,罗正在向流离失所的乌民众提供一切必要援助,在边境地区的苏恰瓦已设立人道主义中心,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和多瑙河港口正在协助转运乌克兰粮食。
欧盟四国领导人访问乌克兰阵仗很大,也有一些成果,但不能从根本上助益解决乌克兰危机。
从“赋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来说,这不过是个画饼充饥的缓兵之计,只具有精神上的鼓励作用。从一个候选国到正式加入欧盟成为成员国,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成为正式成员国,需要按照欧盟制订的标准进行一系列改革,经过欧盟委员会评估“达标”之后才能入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指出,乌克兰还需在多领域实施改革,“还有大量重要工作需完成”。
而且,除了“技术标准”之外,加入欧盟很大程度上还是政治问题,需要所有欧盟成员国同意。欧盟现有五个候选国,分别是土耳其、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和黑山。上述五国均已等待多年,目前仍未正式加入欧盟,其中土耳其在1999年就已成为欧盟候选国,入盟目前看乃是遥遥无期。此前,荷兰、丹麦等成员国曾公开反对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就算此番经过法德等做工作同意,未来正式入盟也非易事。正因为看透了这一点,连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谈到乌克兰可能加入欧盟时说,俄罗斯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它不是一个军事集团。
从实质性军事援助来说,欧洲的援助恐怕是杯水车薪,难以抵消俄乌冲突的巨大消耗。俄乌冲突从“闪电战”演变成持久战,又演变成一种低强度的“消耗战”,现阶段看不到结束的曙光。随着战事的持续,双方的消耗是巨大的,而实力处于下风的乌克兰是更耗不起的。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卡尔彭科6月17日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披露,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军已损失约50%的重型装备,包括大约1300辆装甲车、400辆坦克和700门火炮。他还表示,国际对乌军事支持仅能满足乌克兰军队需求的10%到15%。
据报道,开战以来美国已向乌提供了总价值56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欧盟方面对乌克兰提供的军援数量不详,估计应低于美方。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日前报道,西方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个二战时期老建筑里设立了国际捐赠者协调中心,协调通过轮船、车辆、火车和飞机将武器运到东欧。鉴于北约国家不想冒与俄军直接对抗的风险,乌境内的运输必须由乌克兰人或私人承包商完成。将这些武器横穿乌克兰运送到东部战场,只能依靠铁路和运输网络,俄军正在对其进行轰炸和炮击以破坏供应。
欧洲给乌克兰提供武器于事无补,乌克兰危机需要新思维进行破局。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推特上发文说,西方国家领导人访问乌克兰毫无用处,“不会让乌克兰更接近和平”。这一论断值得重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