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

Analysis report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别环境 > 分析报告

新加坡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数字出海的新热点

2022-06-04 07:55:45 中国贸易报
摘要: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连接全球与东南亚市场的门户,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热点。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连接全球与东南亚市场的门户,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热点。在数字经济的新机遇下,中国企业如何更好进入新加坡,以联动东南亚板块获取更多商业机会?6月1日,以“拥抱数字化,获取更多全球商机”为主题的领英Go Global第三期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领英与CrimsonLogic劲升逻辑联合主办、中国贸易报社协办,邀请了中新两国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透析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就中国企业如何借力数字化转型,高效连接世界商机展开线上讨论。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中新经贸关系,她表示:“中新两国围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5G智慧城市、数字孪生、金融科技开展深度合作的潜力非常巨大,数字经济正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创院院长吴伟教授分析说,东南亚地区人口规模超过6亿,且年轻化程度高,中产阶级预计到2030年会增长3倍。其中新加坡作为全球重要的商业枢纽,不仅有屡次被评为全球第一的营商环境,而且还拥有亚洲第一的创新力,全球第二的经商便利等优势。

CrimsonLogic劲升逻辑东北亚区副总裁黄志强表示,东盟十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中国企业出海要注意变格局,接地气,避免使用中化的思维开拓国外市场,而要更多融入当地文化,减少水土不服。”

万国数据海外业务高级副总裁于杰敏表示,由于数据中心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电力、网络等资源,新加坡利用东南亚其他地区的联动效应,将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布局在周边马来西亚柔佛州、印尼巴淡岛等地,新加坡则作为出海总部,发挥其数字经济生态成熟,以及在网络基础设施、政策、优质人才供给等方面的优势。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出海到新加坡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最开始的“与新加坡企业做贸易”(trade with Singapore),到“通过新加坡跟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trade through Singapore),再到现在随着数字经济应运而生的“在新加坡打造的平台上进行贸易”(trade on Singapore)。

领英中国营销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蔡晓丹在圆桌研讨环节分享了中国企业出海的两大变化:第一,出海企业的类型和模式发生变化。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OEM贴牌代工,到ODM研发设计,再到OBM自主品牌,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研发,品牌经营和分销网络的建立;第二,中国企业逐步打破固有的、传统的出海路径和模式。和早期出海的外贸、制造企业不同,高科技、新能源、光伏、智能制造等行业,可能一开始就进行全球化布局,很多公司还会将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作为首发市场,而不是优先拓展拉美或者非洲。

这种变化的背后,核心在于中国出海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出海不再依赖低价去主打市场,而是依靠“一流的制造水平+具有竞争力的科技水平”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这也意味着,中国出海企业在出海第一站的东南亚市场中,对新加坡的定位和角色也会发生重要变化。

根据领英数据,中国出海品牌遍布最集中的国家/地区排名前25中,东南亚地区就有4个,分别是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地区,逐渐成为全球品牌抢占的增量市场。

事实上,新加坡将下一代数字化产业发展定位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领英认为,对于出海企业来说,借助数字化的力量布局全球,不仅可以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还意味着连接更多全球商机。疫情前,企业依靠线下展会等一些传统B2B营销手段与客户快速建立信任关系,实现订单的转化。但疫情使线下营销被迫暂停,倒逼企业开始加速数字化转型,并重视数字化营销手段。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营销,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出海企业重要且必要的战略之一。”蔡晓丹说,领英中国将利用自身独特的平台优势和品牌背书,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进程。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出海数字化营销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蔡晓丹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数据层面,大多中国B2B出海企业缺少完整的数据基建,没有成熟的MarTech体系对数据进行跟踪和监测,难以及时整合转化数据,从而导致错失很多全球商业机会;内容层面,中国企业往往喜欢强调产品质量和低价,但海外商业决策者可能更看重客户价值与社会责任感,双方在内容上的匹配度不高,这就会导致很难实现预期的营销效果。

为此,蔡晓丹为数字化出海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聚焦数字基建的打造。企业需要一整套数字基建持续监测、收集和整合数据,实现完整的营销闭环。第二, 区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避免过于单一短平快的打法,要有长期思维,打造客户对于品牌的信任度。第三,深入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市场的用户,洞察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带来的内容偏好,提升品牌认可度。第四,对齐企业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的目标,实现有效的良性联动。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10-67801068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