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

Analysis report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别环境 > 分析报告

芬兰瑞典等中立国不再中立,谁损失最大?

2022-05-31 07:53:25 环球时报
摘要:自两个中立国——北欧国家芬兰和瑞典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已有半个月时间,北约冷战后第六次扩员”的进展以及俄罗斯如何应对一直都是国际热点。

【环球时报驻瑞典、奥地利、芬兰特派特约记者 殷淼 夏雪 张蕾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巴斯】自两个中立国——北欧国家芬兰和瑞典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已有半个月时间,北约冷战后第六次“扩员”的进展以及俄罗斯如何应对一直都是国际热点。无论是俄罗斯领导人的“出奇冷静”、北约高层和美德等成员国的“热烈欢迎”,还是土耳其一再强调“反对瑞芬入约的立场不变”,这两个国家申请“入约”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芬兰、瑞典与奥地利等为数不多的国家是受到国际承认的“永久中立国”。从1814年至今,瑞典已保持200多年的军事不结盟历史;芬兰在二战后与苏联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保持中立国地位也有70多年。尽管芬兰、瑞典早与北约有合作,但两国民众还是习惯把“中立国地位”看成是“善的力量”,两国还年年位居“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列,国际社会传统上也把它们看成是“桥梁搭建者”。人们不禁要问:“如果中立国不再中立,‘幸福国家’不再淡定、‘善的力量’逐渐减少、‘沟通桥梁’被切断,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两个“桥梁搭建者”放弃“最后底线”

芬兰和瑞典的中立国地位都有特殊的历史背景。12世纪后半叶开始,芬兰曾隶属于瑞典。1809年俄瑞战争后,战败的瑞典人被迫向俄罗斯人割让芬兰,并开始寻求中立路线。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1941年至1944 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时,芬兰参与对苏战争。1947年2月,芬兰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美国等国签订《巴黎和约》,此后又在1948年4月与苏联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瑞典和芬兰多次被北约“要求”加入,但两国始终没有“入约”。

瑞典、芬兰1994年加入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后,就开始与北约合作。北约在阿富汗、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时,两国也参与其中。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位政治学家在接受芬兰国家广播电台(Yle)采访时说:“虽然与北约早就有合作,但芬兰一直对加入北约持保守态度。我们坚守‘最后的底线’,原因就是担心触怒东边的邻居。”

出于国家利益考虑,瑞典的外交安全政策被该国媒体概括为“和平中的不结盟,战争中的中立”。保持中立只是瑞典延续多年的一项外交政策,各届瑞典政府认为保持中立能更好确保瑞典的安全。不过,瑞典隆德大学历史学教授哈拉尔德·古斯塔夫松也曾表示:“声称瑞典200多年来一直奉行同样的中立政策是错误的,瑞典的不结盟只是出于对现实的妥协。”瑞典在中立政策时期的目标是站在大国战争之外,成为冷战期间超级大国之间的一种缓冲。但在上世纪50年代,北约只有15个成员国时,瑞典也有“第十六个北约国家”的说法,瑞典与北约在信息共享等领域的合作被严格保密。

尽管如此,瑞典和芬兰在冷战后都被视为“西方与俄罗斯沟通的桥梁”。对两国决定改变中立国地位,俄罗斯人感到失望和不满。38岁的莫斯科市民纳比耶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北约已有30个成员国了,再多芬兰和瑞典两个又能怎样?我们有核武器,所有人都怕俄罗斯,没有一个傻瓜胆敢攻击俄罗斯,因为不会有胜利者。”“今日俄罗斯”评论员伊戈尔·马尔采夫说,俄罗斯最担心的是波罗的海地区无核化从此不再,因为美法英三国的核武器可能出现在芬兰领土上。俄罗斯政治学家亚历山大·阿萨福夫认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芬兰加入北约的做法是错误的。当睦邻友好互利的关系被破坏时,除了军事对立,两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如过境时手续繁杂,边境地区居民的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

对芬兰、瑞典不再“淡定”,欧洲内部也有担忧和惋惜之声。德国联邦议院前国务秘书维利·维默尔近日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正是有这两个北约国家帮助消解对抗,才维持了二战后欧洲70多年的和平。”他认为,在美国的压力下,原本通过芬兰、瑞典与俄罗斯“沟通的桥梁”会被人为切断,两国失去中立国作用,将让欧洲的和平失去很多保障。爱沙尼亚国际防务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丁·赫特说:“北约不是可以随时跳上去的公共汽车,不是上了车就能受到100%的保护。”

芬兰和瑞典仍然有人看重“中立”

作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芬兰与俄罗斯有着1300公里边界线,而人口只有550万。在Yle今年2月、3月和5月进行的3次民意调查中,支持加入北约的芬兰人分别为53%、62%和76%。谈到民众态度发生改变,芬兰软件工程师迪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一直以来都对是否加入北约不感兴趣,但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我确实感到威胁,毕竟芬兰在历史上也有过被俄罗斯统治的时期。”服装店老板茜尔古则表示:“我们不能等身处危险之中的时候,再申请加入北约。如果要加入,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已在芬兰居住近20年的华侨王先生是一名射击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后,芬兰各军用品商店的防弹陶瓷片被抢购一空。子弹价格最近两个月也大幅上涨。虽然芬兰人并不相信俄罗斯一定会打过来,但在这个习惯了未雨绸缪的国家,人们都在默默地做着各种准备。”

即使那些同意国家加入北约的人也担心,芬兰失去中立国地位将加剧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还可能被北约拖入其他战争,甚至成为大国的附庸。迪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加入欧盟以及和北约紧密合作,都说明芬兰其实早就不‘中立’了。未来芬兰加入北约对我们的现状不会有太大改变,但肯定会增加西方同俄罗斯之间的紧张。我们已做出选择,现在就看俄罗斯最后会有什么反应。”一些支持国家加入北约的芬兰人也很清楚,芬俄关系将遭受考验。

在“幸福指数榜单”名列前茅的瑞典,同样仍有很多人看重中立国的地位和作用。瑞典气候和环境大臣兼社会民主党妇女联盟领导人斯特兰德哈尔表示:“社会民主党妇女联盟在和平、裁军和军事不结盟等问题上有着悠久的斗争历史,瑞典应坚持不结盟安全政策,远离北约。”在瑞典议会8个党团中,绿党和左翼党明确拒绝瑞典加入北约。绿党发言人斯蒂内维表示,瑞典的安全应该以合作和自己的防御为基础,瑞典应远离北约。左翼党领袖达德戈斯塔尔则认为:“瑞典加入北约可能导致我们卷入乌克兰武装冲突。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可能在北约的领导下,不得不参加其不愿卷入的战争。”瑞典前驻俄罗斯大使斯文·希德曼说,加入北约后,“我们会失去在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瑞典的社交媒体上,政府加入北约的决定也让一些年轻人感到失望。19岁的社民党党员埃琳娜·瓦尔斯特伦说,社民党的纲领明确“军事不结盟是瑞典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党的领导层违反这一原则,就是一种背叛。最令她担忧的是,“那些将被征召入伍并冒着被送上战场风险的年轻人,却在这件事上没有发言权”。医生身份的布莱特·卡尔森表示:“作为一个中立和不结盟国家,瑞典可以在北约防务联盟之外的世界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不要让美国控制我们的外交政策。美国是北约的强国,最终主导和决定的是美国。美国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在世界上带来了很多危害,尤其是在中东地区。”网民阿克·约翰逊说:“加入北约将不可避免地意味着更大的冲突风险,更多地成为大国之间对抗的地区。同样不合逻辑的是,由于害怕一个大国——俄罗斯,而让自己依赖另一个大国——美国提供安全保障,将使瑞典不可能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核裁军方面。”斯德哥尔摩大学一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者认为,失去中立国地位,瑞典商界利益也将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他认为,瑞典本应努力去做“世界上最精致的中立国与和平调解人”,而不是“非此即彼”。

奥地利继续保持“积极中立”

在芬兰和瑞典提出加入北约后,同样为欧盟国家的奥地利成了中立国的最坚定代表。奥政府多次表示,完全尊重芬瑞两国政府加入北约的决定,但奥地利将继续保持中立国地位,“我们不属于任何军事联盟,我们也不想加入(北约)这类组织”。

奥地利总理内哈默5月27日与俄总统普京通话45分钟,颇有劝和的意思。内哈默4月11日访俄时,就被国际媒体描述为“俄乌冲突升级以来第一位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举行会晤的欧盟国家领导人”。而奥地利领导人能这样做,主要得益于其永久中立国的身份和担当东西方之间“桥梁搭建者”的外交传统。

二战开始前,作为希特勒故乡的奥地利以一种积极归附的姿态被纳粹德国“吞并”,因此,对于奥地利到底是“纳粹德国的受害者还是帮凶”一直存在争议。二战后,美英法苏分别占领奥地利,维也纳也被分为四个占领区,这期间,奥依然有自己的政府,但四国有权否决任何新立法。随着冷战开启,四国于1947年开始就奥地利的最终地位进行谈判。1955年,在西德同意加入北约、奥地利向苏联保证独立后会成为中立国家后,四国才与奥地利政府签署条约,同意从奥地利撤军,并恢复奥主权完整。四国占领军全部撤出奥地利后,奥议会通过了确定奥地利中立国地位的宪法法案,宣布永久中立,并承诺今后将采取所有可行手段维护其中立地位。法案还规定奥地利永远不得加入任何军事联盟,也不得允许其他国家在奥地利领土建立军事基地。相关报道称,奥地利向所有建交的国家通报过其永久中立国地位。奥地利于1995年加入欧盟时,还特意在宪法中加入新条款,确定在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框架下的行动不违反奥地利的中立地位。作为“北约伙伴国”,奥地利曾受邀参加过北约举行的大规模网络军演。

奥地利《标准报》近日撰文分析奥地利拒绝加入北约的原因时这样写道:“根据欧盟的相关政策,任何欧盟成员国在受到武装入侵时,其他成员国有义务提供支援,即便该成员国不是北约成员国。位于欧洲中部的奥地利距离俄罗斯较远,所受军事威胁没有芬兰、瑞典那样大。此外,约3/4的奥地利民众普遍反对加入北约,完全赞成者目前只有14%左右。”

中立国减少,自然让国际社会担心化解全球危机和冲突的中间沟通渠道会受到影响。以奥地利为例,确定中立国地位后,该国一直推行“积极中立政策”,在争端中充当调停人、为分歧方提供谈判场所、成为国际组织东道国。早在冷战期间,奥地利因其中立国的地位以及位于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组织之间的地理位置,多次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沟通的桥梁。例如1961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会晤就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美景宫举行。奥地利独特的国际地位不仅吸引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欧洲安全组织及联合国部分机构落户维也纳,也使得维也纳成为冷战期间著名的“间谍之都”。时至今日,奥地利积极担当东西方之间“桥梁搭建者”的外交传统仍未改变,如正在进行的“伊朗核协议谈判”地点也是在维也纳。

不难看出,借乌克兰危机升级,美国不断营造安全恐慌,极力怂恿和鼓动芬瑞两国加入北约,让欧洲国家与俄罗斯战略安全对抗进入恶性循环轨道,用军事集团对抗谋求绝对安全,胁迫地区伙伴选边站队,只会加剧全球的不确定性和动荡。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10-67801068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