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

Analysis report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别环境 > 分析报告

突破“一带一路”建设融资瓶颈

2017-06-05 14:53:42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
摘要:2017年6月5日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解决好资金融通问题,是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的财政部门,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一带一

2017年6月5日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解决好资金融通问题,是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的财政部门,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目前来说,“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融资难的本质特征。“一带一路”上的许多设施联通投资项目,具有资金需求规模巨大、回收周期较长、直接回报率不高等特点。资金需求规模大,意味着投融资的门槛高;回收周期长,意味着未来的风险较大,也意味着主要依靠较短期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难以参与项目融资;风险较大再加上直接回报率不高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市场化资金的吸引力不大。融资难是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共同特征,不是“一带一路”项目所独有的。“一带一路”项目更难的地方在于部分设施联通项目需要跨越国境,因而要多一些跨国协调的障碍。

  二是资金缺口大,且沿线国家资金动员能力较弱。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总体上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同时,沿线国家的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开放度不高,融资活动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难以有效动员国内国际资金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

  三是国家风险较大。“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政治经济形势不太稳定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投资活动除了需要面对项目本身的风险之外,还需要面对东道国经济社会动荡带来的风险,而这种国家风险往往是项目的投融资方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管理的。

  不过,《“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为突破上述融资瓶颈提供了基本思路。

  为应对基础设施融资难的困境,该指导原则充分肯定和借鉴了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的丰富经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出了适合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系,积累了应对基建项目融资难的有益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两条:其一,政府要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如制定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或规划,为项目实施提供公共服务及政策保障,并为项目融资提供一定的公共资金等。其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开发性金融是指服务长期战略、注重长期投资、保本微利、财务上可持续的金融模式。开发性金融业务可连接政府与市场、整合各方资源,能对商业性资金起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其以市场化方式参与项目融资。如今,这两条经验已经成为27国共同遵守的原则。

  为应对资金缺口大,沿线国家资金动员能力弱的困境,该指导原则试图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融资机制,着力发展沿线国家金融市场,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并降低对中国资金的依赖度。27国均支持进一步发展本地与区域金融市场,支持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股权投资基金、保险、租赁和担保公司等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鼓励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及其他金融服务;特别重视发展沿线国家的本币债券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以扩大长期融资来源,降低货币错配风险。同时,27国还支持金融市场的有序开放,逐步扩大外资银行、保险、证券等市场准入,提高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度,加快必要的投资便利化进程,并欢迎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另外,27国还鼓励基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和沿线国家需求的金融创新。

  为了应对国家风险大的困境,该指导原则通过了诸多提高投资安全性的倡议。这些倡议包括:保持和加强沿线国家政府的政策沟通;建设透明、友好、非歧视和可预见的融资环境;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法律制度,以及互惠互利、投资友好型的税收制度;支持通过公正、合法、合理的方式妥善解决债务和投资争端,切实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合法权益。27国还同意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的国际协调,在资金动员过程和投资过程中,注重债务的可持续性、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当地民生的影响,防止项目本身引起或者加剧东道国的不稳定。

  总体来看,《“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以借鉴中国经验为基础,以构建多元融资体系为机制,以保障安全可持续发展建设为目标,提供了一个突破融资瓶颈的综合方案。这一方案虽然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但必将为有效促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姚枝仲(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