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近日,阿联酋阿布扎比一座2.1吉瓦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并网发电。长江设计集团全程参与,负责电站最重要的光伏发电区和升压站两项工程的整体设计。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前期勘察到项目策划、设计和实施,长江设计集团项目团队“接力”驻守阿布扎比近4年。这项全球最大的光伏项目设计标准高、监理严苛、材料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恶劣,项目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刷新”新能源领域纪录,在“一带一路”打响“武汉设计”的绿色能源品牌,助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参与设计光伏行业“世界之最”
刷新光伏设计、设备多项纪录
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建设中。陶守元 摄
在项目上待了626天,长江设计集团机电院综合能源部副主任陶守元前不久刚回武汉。
谈起沙漠中的光伏电站建设,他表示:“当地的热完全是‘烧烤’模式,人在室外待十几分钟必须进屋,施工人员得避开午间高温时段施工。”原本在武汉不怕热、不怕晒的他,每天老老实实做好全方位防晒才敢出门,“裸露在外的只有眼睛,因为皮肤很容易晒伤”。
最难的不只是恶劣的建设环境,还有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各项创纪录的设计、设备带来的挑战。
陶守元说,项目采用的主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均为光伏行业“世界之最”,如箱式变电站功率为8.8兆瓦,而国内目前最大的只有4.4兆瓦。
之所以采用如此大功率的箱式变电站,是因为该项目中标的发电价格低至1.35美分/千瓦时,为当时全球最低电价(现为全球第二低电价),需要在电站的设备选择中采用大功率来控制成本,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达到最大的运行可靠性。
中压集电线路更是前所未有的复杂,约21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区被分为180个方阵,每三个方阵连接在一起发电,产生60条集电线路,60条线路要穿行在整个电站中,最终汇集到升压站的一个房间内。
“国内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光伏电站,也没有见过如此复杂的回路,如何将其合理有序地安放在升压站有限空间中,方便检修管理,直接影响电站后期的运行和维护。”陶守元说,项目团队创新采用类似建筑BIM三维建模方式,将60条线路反复模拟,最终得出最佳的安装方案,再与现场施工一一匹配,花了大半年的时间顺利完成。“全部装完,我们也很有成就感,这种规模的电站,放眼全球未来也可能不会有几个,能参与其中非常有意义。”
攻克高温、多沙尘等特殊环境
光伏电站设计施工催生数十项创新
光伏电站建设初期场平施工。陶守元 摄
陶守元介绍,沙漠环境恶劣,土壤和大气的腐蚀性相当高,风沙大,对设备的抗腐蚀性和密封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当地电网、监理方对项目提出特殊要求。
比如,常规主变低压侧的电缆导体连接终端经过表面涂层处理后,一般直接裸露在外;可对方以风沙腐蚀性等为由,要求给电缆加个“包装盒”,即在数十根电缆的外面设计个箱子来防护。这个特殊要求需要对设计和生产进行创新。
“别小看这个箱子,主变的设备厂家没生产过,要进行产品设计;箱子挂在主变上,要考虑承重、支撑方式等;箱子是封闭的,还要考虑沙漠地区52℃环境温度下的散热性,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研究’。”最终,设计方、设备厂家联合国内研究机构,进行三维温度场和机械力模型仿真研究,联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设计生产,并得到业主、当地企业的认定。
光伏组件安装。陶守元 摄
建设过程中,类似的“创新”大大小小多达几十项,有的复杂,有的简单,但每一项大家都认真完成。“项目的监理单位是德国监理公司,行业公认的严谨、严格。”
陶守元说,仅项目的图纸审定花了将近一年,德国的监理公司几乎是“一字一句”地审。一次,因为一项光伏系统控制的产品供应,对方对最初提供的产品有些不同意见,直接发来200多个问题。“我们几乎是一周时间不眠不休讨论和回复,他们又有新的问题,如此往返三次,回答了几百条。”
长江设计集团机电院电网部副主任程壮也深有感触,面对这个全球最大项目,设计单位要对接业主方、总包方、监理方、当地电力企业等方方面面,让完成过诸多国际项目的他也感到“十分棘手”。“但是,长江设计集团承接海外电力项目有近20年经验,有能力也有信心完成。”